目前位置:主選單>品德教育教材>品德教育文章

滑世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不智慧習慣」!

公告類型: 品德文章
點閱次數: 369

滑世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不智慧習慣』!

 

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  梁丹青

 

 如果你有一個機會可以到夏威夷或是到一個孤島去度假,在這以下的幾項選項中,你可以選擇只帶一樣去度假,你會帶什麼呢?你會選:

1)書籍(一些平時很想要看卻沒有時間看完的小說或雜誌);

2)電視;(3)可以連線的『筆電』、(4)『智慧型手機』與(5)『平板電腦』。

 

一、滑世代永遠保持在『連線』狀態

當我們問班上同學這個問題,大家幾乎都選可以連線上網的3C電信用品;我們的年輕人都幾乎會選第四(智慧型手機)或第五項(平板電腦)去孤島度假!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位『宅男型同學』選帶『筆電』,因為不但能『連線』,筆電在所有選項中『速度最快,效能也最強』,能看網路影片、玩游戲、瀏覽社群網站。。。還可以講網路電話!

    從以上這個的【快問快答】中,不難發現我們的大學生已經離不開3C用品,只要是醒著的時候都需要保持在『連線』狀態,只要有片刻的空檔都得『滑一下』手機或平板,成為名副其實的『滑世代』!

 

二、學生迷網 老師迷惘

 大學生自搬進大學宿舍的一大福利就是『包水包電包網路』。到了凌晨,宿舍仍『燈火通明』,其實學生們都不是在唸書,而是在上網!曾有學校想要在凌晨2點斷網,學生群嗆『管太多』!是嗎?

學校與教師到底要如何管?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直接減弱校園wifi,讓網速變慢,但這并沒有讓學生不邊上課,邊滑手機;他們反而『滑得更猛』!

 Nownews 201474日)報導,逢甲大學一名女大生,去年到男性「好友」就讀的亞洲大學旁聽,卻因上課期間不斷滑手機而遭授課的女教授勸阻,沒想到女大生卻因此大怒,不僅拍桌怒罵,還兩度拿飲料怒砸教授;全案經台中地檢署偵結後,依公然侮辱起訴。

根據了解,女教授在發現女大生不斷在課堂滑手機後,先是請助教予以制止,但女同學卻依然故我,最後她才親自前往女同學身旁規勸;沒想到卻因此激怒了女大生,讓她當場在班上眾多同學面前拍桌怒罵,「什麼爛學校、爛助教、爛老師,誰要修這種課,這課全校不是只妳開,還有很多人開。」並兩度拿飲料怒砸後憤而離去。

 

三、學生先用手機『翻轉教室』

       這年頭,老師都還未有機會『翻轉』就被手機打敗,學生先用手機『翻轉教室』!但是如此重度的使用手機後,真的不是件好事!

滑世代過度成謎手機,可能會造成眼睛的黃斑部病變、記憶力衰退與專注力下降;還會有肩頸酸痛、「媽媽手」、「板機指」或「腕隧道症候群」。

其實這很明顯都與網路(手機)成癮症相關,過度專注在網路或手機訊息即便離線後仍心繫其中或無法控制對手機得注意。

 

四、網路 (手機)成癮的判別標準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經變成「網路成癮」一族了嗎?以下測量標準是由學者美國心理學家 Young早在十幾年前就提出以下的幾個可以測量是否有網路成癮的題項,只要回答下面八個問題, 如果你的答案有五題或超過五題以是肯定的,那麼你就可能是網路(手機)成癮者。

a.你是否一心一意想著網路上的一切(包括剛剛上網發生的事情;接下來在網路上又會有什麼事發生)

b.是否會覺得上網的時間需要一次比一次久,才能滿足上網的需求?

c.你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上了網就是停不下來?

d.當你離線或不能上網時,你是否會覺得不安、易怒、沮喪或是暴躁?

e.你在網路上的時間常較原來預估的久。

f.你是否曾因為上網使得重要的人際關係、課業或工作陷入困境?

g.你是否曾對家人或醫生隱瞞自己對網路涉入的程度?

h.你是否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或平復煩躁不安的情緒?

 

五、最好的預防:『從溝通、自覺與設定界限』做起

其實建議老師透過新聞事件與學生『機會教育與溝通』,讓學生能『自覺』與學會『自制與自律』。可以讓學生自己學會規劃自己的上網時間表并立下班級公約,若超越界限要受什麼罰則?

建議同學使用電腦或手機上網要「約法4章」:

一天上網勿超過3小時;一周不要超過12小時;每上網50分鐘休息10分鐘;要專心上課,就不要滑手機!

學生馬上會說:『老師,這樣就不需要上網吃到飽了!』

成功者都會過有智慧、紀律與節制的生活!

六、一切就從『自覺、自制與自律』開始!

從上述所分享的例子,想要和各位大學生勉勵的是,到了大學階段,人生其實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除了各位在各科系學到的專業能力及積極培養自己外語能力外,自信、努力、獨立、合作、興趣、勇於突破逆境、不放棄自己,也是自己在大學階段要培養自己的能力或地方。這樣相信各位如能做得到,在從本校畢業後,一定能脫穎而出,成為父母及大家的驕傲。願和大家互勉之。

 

【問題與討論】

一、如何讓智慧型手機變成你的智慧?

二、如何避免網路成癮?

發布日期: 2014/09/18
發布人員: 陳映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