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主選單>品德教育教材>品德教育文章

談志願服務與認真休閒關係

公告類型: 品德文章
點閱次數: 284

志願服務與認真休閒關係

學務處生輔組學輔人員  林秀英

    「休閒」是時代潮流與趨勢,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品質。休閒存在的價值,主要因素在於本身對於個人或社會扮演著某些正向的功能,藉由休閒的功能可以帶來相當程度的效益(高俊雄,1995)。如何有效規劃休閒時間,從事有意義的休閒活動,成為現代人需思考的問題,新的休閒觀也因應而生。如果新的休閒觀在於技能的培養,符合自我實現的需求,成為促進溝通的橋樑,進而激發潛能與創造美好人生,上述之價值觀取向與志願服務工作的特性和功能是非常相近的。

    志願服務工作假使能成為未來新世紀的新興休閒活動,不僅能使休閒參與者身心受惠,更能有助社會健全發展。故社會推展休閒教育應大力倡導志願服務,除了提升社會可用人力,減少社會成本,亦能提昇休閒品質創造祥和社會。

Stebbins(1982)指出認真休閒的類型包含:業餘者(amateur)、嗜好者(hobbyist)和志工(volunteer)等三種類型,在自由的時間裡褪去工作職場上的職稱,並且在自己屬意且著迷的休閒選擇中,不斷的自我奉獻與自我挑戰,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這就是認真休閒的價值所在(夏淑蓉與謝智謀,2002)。

「志工」或「志願服務者」(volunteer)參與者本身的因素或個人抱持著利他主義而樂於助人的情懷,使得服務足跡遍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貢獻技術、知識與經驗,走入人群並美化社會,同時也啟發了個人的自我靈性(吳芳儀,2003)。「志願」是指當事者的自由意志,其實「志願服務」的本質如同休閒一般,是個人在自由時間裡可以自行選擇的休閒活動之一。如何引導學生將「志願服務」當成認真休閒的活動是一個值得探討研究的課題。志願服務日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志工」似乎成為一種重要的人力資產。許多人將創造祥和的社會以及為人類謀求福利當作是志業或願景。因此,增進人們對社會志願服務之意願與發展志工生涯乃是當今社會的普遍趨勢,志願服務不僅解決了社會上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之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協助解決社會發展的相關問題,使得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得到保護與照顧(吳芳儀,2003)。

將志願服務當作是認真休閒的一種主要型態,從以下三個觀點說明(Stebbins, 1996;顏伽如與謝智謀,2004):

一、作為志工有兩大動機:利他行為及自我興趣。而自我興趣是所有認真休閒的主要特徵。

二、認真休閒的志工,投入的是一份志業性的志願服務,因其自我興趣驅使他們追求這一份志業。因志願服務需要特殊技巧、知識或訓練等等,從事志願服務使得他們表現自我,而捐血、發傳單比較屬於隨興的短暫的志工,與認真休閒的志工,把志願服務當作生涯性的發展不同。

三、志業及自我興趣因受到特殊報償的鼓舞就像所有的認真休閒型態一樣。

志願服務如同認真休閒一般,需要投入比一般隨性休閒更多的精神與努力,對於這份休閒的承諾與責任或者是自我的興趣,促使他們繼續的投入、有計畫的追求,更甚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與重心。

志願服務 (Volunteer Service)21世紀一股重要思潮,聯合國在2001年「國際志工年」的「全球志工宣言」指出:「現在」是『志工和公民社會的年代』,我國也在當年公布了「志願服務法」。教育部則於9659日函頒「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並將服務與課程相結合,兼重學習與服務。潮流所趨,志願服務在全球已普遍成為公民參與和實踐公民責任的新策略,在校園也開始蓬勃發展。透過志願服務的參與,使得大學生有機會獻身於公共和社區服務,了解政治生活的實際運作,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經驗,如此對於進入公民社會有更大助益,學校和社會鼓勵學生參與志願服務對其個人的前途、大學目標的達成,及未來投入社會都將有重大的貢獻。美國教育家呼籲教育改革應引導學生擔負民主社會的公民責任,要在每一位學生的內心中,培養起對國家和社會服務的觀念以及幫助他人的期許,如此幫助學生看清楚他不只是自主的個人,而且是對大社會負有責任的成員(陳金貴,1993)。

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培育未來社會的中堅人才,不僅要傳授個人維生的知識技能,更要培養能關心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量於社會的公民;讓大專生透過各種社會服務活動,體驗互惠互利的生活,瞭解社會實際的生活環境,以培養大專青年對社會的責任感與社會關懷,實際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曾騰光,1994)。

現代國民所需的十大基本能力指標--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規劃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究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在校園推動「志願服務」休閒價值觀是一種終身學習,可隬補校園大學生從刻板課堂專業中無法達到的功能。

國外研究以志工活動參與效益來自自我形象的促進和獨立自主,志工經驗提供人際間技能(79%)、溝通技巧(68%)、增加知能(63%)、組織和管理知能。另一個志工活動效益為增加工作機會(Hall et al., 2001; Husbands et al., 2001)。其餘研究支持參與志工活動會促進健康(Street, 1994)。志工提供自我實現或自我成長需求的滿足,透過志工經驗可以提昇工作相關技能。許多志工認為志工活動可以促進健康。共事關係(Relatedness)是重要的效益,志工活動提供歸屬感和聯繫。志工活動效益尚有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其他人的互動。

近年來,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推究其原因是年輕人愈來愈自我中心,重視個人享樂,追求個人物質生活之價值觀等因素,凌駕於利他主義(曾騰光,1994)。1990年代的美國受到經濟不安定、工作市場緊縮、國際性對峙、恐怖主義、核子戰爭威脅等社會變遷影響,使得大學生變得非常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孤立、消極、物質取向,大學生們更重視自己的未來,努力爭取教育機會做為將來謀取高薪工作的準備,他們不認為能夠改變週遭的事物,因此缺乏足夠的誘因去追求參與社會服務(陳金貴,1993)。

教育部鼓勵校園推動服務學習課程目的乃在推廣志願服務理念,然而學生對校園活動及社會服務的參與度,已被校外的打工、娛樂、網路活動取代,學生對學校、社會、國家的關懷熱情逐漸淡漠,缺乏認同;隨著社會不斷變遷,個人主義的流行,大環境的挑戰使得個人與組織的情感日益疏離,企業界眼中的草莓族是一個自我意識高、組織忠誠度低的世代。在這些現象的背後,隱含著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國內各大專院校大部分圴將服務學習列入入必修課程推動執行,帶有強制行為學生恐難體會休閒的愉悅,大量為滿足志工時數也造成社福機構的志工泛濫及服務品質低弱;個人認為應於課堂理念中,推廣認真休閒概念使其體認志願服務休閒活動也可以達到自我滿足及自我實現的休閒效益,對組織產生認同感,充分進行溝通討論讓學生認知體會,方能培養其日後持續參與的熱忱

參考文獻: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夏淑蓉、謝智謀2002。這個世界需要認真休閒。大專體62163-167

吳芳儀(2005)。認真休閒者之動機、承諾與休閒結果關係之研-以非營利組織志工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騰光(1994)。大學生對志願工作特質的認知和參與意願之研究。東海學報35151-172

陳金貴(1993)。美國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的探討。美國月刊811),59-70

【問題與討論】

一、何謂志願服務?

二、何謂認真休閒?

三、「志願服務」休閒價值觀是一種終身學習,你覺得學校服務學習課程(社會服務)有給你何種效益嗎?
發布日期: 2013/10/14
發布人員: 陳映融